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”结项获评优秀
发布时间: 2022-02-28

日前,由我校傅修延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”顺利通过结题评审,荣获“优秀”等级。

 


该重大项目2016年秋季立项,是江西省人文科学领域的首个重大课题,下设7个子课题,经滚动资助共获研究经费140万元。课题组以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“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”为主要依托,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,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:在CSSCI及其以上级别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,其中《中国社会科学》1篇,《文学评论》2篇,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1篇;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,孵化培育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;2项研究成果获评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
结项鉴定专家组给予结题成果(7160余万字)高度评价。他们一致认为,课题成果政治立场正确,学理逻辑严谨,学术创新程度高。若干重要观点如中西文化感官倚重的不同,导致了中西叙事形式的差异性;中华文明绵延千载,与中国叙事传统的群体维系功能有关;生产方式对叙事传统具有深层影响,新形势下的中国叙事应与时俱进等等,在学术界激起了强烈反响,对于深入理解中西叙事传统,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理论与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。

首席专家傅修延教授系江西师范大学资深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,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。叙事学相关著作有《讲故事的奥秘》(19932020)、《先秦叙事研究》(19992007)、《叙事:意义与策略》(1999)、《文本学》(20042005)、《中国叙事学》(20152016年中文版,2020年斯普林格出版社英文版)和《听觉叙事研究》(2021)等。专著《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》入选2013年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”,专著《中国叙事学》和论文《元叙事与太阳神话》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、三等奖,论文《为什么麦克卢汉说中国人是“听觉人”——中国文化的听觉传统及其对叙事的影响》入选《<文学评论>六十年纪念文选》,主持完成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(其中重点与重大各1项),7次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。